东北军

晚年张学良评价红军长征:除了毛泽东,换其他人很难走出一千里路

1986年7月,夏威夷欧胡岛的清晨带着潮湿的海风。岛上度假的张学良拄着球杆,看着远处的太平洋发呆。一名随行的美国友人好奇地问:“将军,若把一支三万人马丢进敌军重围,您会怎么脱身?”张学良侧身,只回了一句:“若无毛泽东,走不了一千里。”

红军长征 千里路 张学良 毛泽东 东北军 2025-11-14 18:10  2

假如西安事变老蒋未存活,历史会怎么走?3大势力平衡将彻底崩解

聊起 1936 年的西安事变,这事儿实实在在改写了近代中国的走向。一直有个让人忍不住琢磨的假设:要是当时局势没稳住,蒋介石没活下来,原本就绷得紧紧的各方势力平衡,会怎么塌掉?得说清楚,下面这些分析,都是照着史料里记的势力格局推的,没瞎编,就是想聊聊历史可能有的

历史 西安事变 平衡 杨虎城 东北军 2025-11-14 02:54  2

蒋介石临终遗言,道出自己软禁张学良的原因,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

北荣总医院的病房里,蒋介石气若游丝。床边站满家属,神情紧绷。灯光昏黄,白床单发冷。一阵急促的呼吸后,他艰难抬手,示意蒋经国靠近。最后一句话,带着舌根发抖的咕哝,在室内震起涟漪:“张学良,不可放虎归山。”宋美龄低头不语,泪珠落入被褥。

张学良 蒋介石 宋美龄 蒋经国 东北军 2025-10-30 16:58  2

晚年徐向前回忆:若没有西安事变,中央还有最后一个“杀手锏”

西安事变到底咋触发的?张学良为何敢这么做?红军的命运由此转折,本来就像走到悬崖边路,看着北风刮过,挺难有人能把命保住。今天网络上的很多说法都旋转着讲什么“历史选择”,其实也不是那么“历史必然”。张学良、杨虎城和蒋介石、红军之间的较量,没啥公式,纯靠现场的心思一

西安事变 张学良 徐向前 杨虎城 东北军 2025-08-27 14:26  2

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后,留下几十万人的东北军,后来结局如何?

1946年1月的一天清晨,南京玄武湖畔阴风凛冽,国防部一间窄小会议室里灯火通明。参谋本部作战次长陈布雷刚端起冷茶,电话铃骤响。有意思的是,话筒另一端传来的并非军情,而是一句抱怨:“旧帽徽都摘了,队列还是东北味儿,怎么办?”坐在长桌尽头的何应钦淡淡回应:“编了新

南京 张学良 蒋介石 东北军 吴克仁 2025-10-01 06:07  3

张学良为何断言“换谁领导长征都走不出千里”

打那以后,张学良让手下把红军长征的情报整整齐齐码在桌上,尤其盯着四渡赤水那几页——三万红军被四十万国民党军围得像铁桶,换作别人早成了瓮中之鳖,可毛泽东带着队伍忽南忽北,声东击西,时而佯攻贵阳逼蒋介石调兵,时而虚晃遵义引追兵分神,三个月里牵着四十万人的鼻子在川黔

长征 张学良 蒋介石 东北军 直罗镇 2025-09-28 16:09  3

90岁张学良评长征:长征如果不是毛主席领导,顶多走1000里就得垮

90岁老头坐在哥大录音棚,白发苍苍,语气平静得像聊家常,说出来的话却炸穿屋顶:“长征?如果换个人带队,走不出一千里就得散伙,你还别不相信。”说这话的不是历史学者,是当年带着东北军追着红军打、结果被打到怀疑人生的“剿总副司令”张学良,要是别人说这话,可能可信度不

红军 长征 张学良 毛主席 东北军 2025-09-19 16:03  3

94年了,有些话不吐不快!

94年前的今天,九一八事变爆发。这是国耻日,每到这个时候,国人就会感到痛苦。也正因这段历史的沉重,历史研究者们常常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探讨:在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事变中,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统治者的蒋介石,与掌控东北军政大权的张学良,究竟各自该承担怎样的责任?这个屈

张学良 蒋介石 东北军 日本军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 2025-09-18 23:06  5

纪念九一八94周年,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

曾经来这里,更多是出于接待需求 —— 外地客户朋友到访,我总是把这里当作一处 “景点” 安排,脚步匆匆,心思也多在应酬上。可这一次,是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节点,我发自内心地想故地重游,想亲手触摸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细节,想认真聆听那段岁月里的沉重回响。

东北军 当自强 柳条湖 吾辈当自强 国耻吾辈 2025-09-18 20:14  4